贺英,乳名香姑,父亲贺龙的胞姐,我的大姑。她牺牲很多年后,父亲依然会情不自禁地说起她,并多次在回忆中提到她。
大姑是穷人家的长女,长得高高大大,勤劳能干。因为从小丧母,她支撑着一家人生活,之后还养育了红军军属和不少烈士子女。电影《洪湖赤卫队》中女主角韩英就是以她为原型的。
遗憾的是,为革命贡献了一切的大姑,毕生的心愿未能实现。她多次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,组织跟她谈话时表示,留在党外能做更多的工作。因此,大姑以非党员的身份带领着受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,为党做了大量工作直至献身。
上个世纪50年代中后期直到1966年,北戴河东二路的一所院墙内有棵老杨树。杨树下是我们和贺龙避暑休息的地方。那时父亲身穿绸裤绸衣,热了脱掉上装,里面穿一件老头衫。母亲有时穿着布拉吉。藤桌上放着茶水、桃子、西瓜。我们这群孩子则在院子里嬉笑打闹。有一天,父亲拍了拍藤椅的扶手感慨地说:“到时候了,我要给你们讲讲你们的老子是个什么人。”
贺家香姑
十二三岁就当家
我们老家原来在湖北安陆府贺家湾。明朝洪武年间,老祖宗贺贵在府中任武职,后来调动到慈利九溪卫出任卫中武官,才在此落户。清朝中期,又迁居桑植洪家关澧水河边。到了爷爷这代,贺家就成了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。爷爷农闲时做裁缝,挣点钱补贴家用。
大姑在7兄妹中居长,从小她就会帮助父母排忧解难,十二三岁就学着当家。父亲自小就与她感情非常深。有一次,父亲饿得不行了,跑到隔壁堂嫂家想找口饭吃。大姑追在后面喊“常伢快回家,嫂嫂家的饭也不多了。”父亲很听话,放下刚刚端起的饭碗转身就回家了。每当父亲说到这些,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。
洪家关当年流行一句歌谣:“贺家香姑谁不夸,十二三岁就当家。”大姑在自家姊妹中威信也很高,谁若吵嘴打闹惹是生非,旁人只要说一声“我向大姐告状去!”大家立即变得鸦雀无声了。
据父亲回忆,十六七岁时的大姑,出脱得像朵花儿似的,再加上大姑孝顺懂事,为人和气,左邻右舍无不夸她是一个好姑娘,方圆几十里地有儿子的人家,都想把她娶进门做媳妇。
跟着贺龙
两把菜刀闹革命
大姑个性刚烈,但骨子里却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女人。
一天,大姑上山打柴,路遇猛虎,只身与猛虎搏斗,被正巧路过的青年谷绩廷相救,两人遂产生感情。1906年冬天,大姑刚满20岁,就与谷绩廷结为百年之好。
大姑父又名谷虎,身材高大,武功超人,结交甚广,是条硬邦邦的白族汉子。
父亲15岁便跟着大姑父当了马帮客,整日赶着骡马行走在深山老林中,贩运盐巴和日用品,赚钱养家,也练就了一身虎胆。
1916年农历大年三十,父亲集合14位贴心兄弟,两把菜刀砍了桑植县笆茅溪盐局税警队的官兵,夺得枪支揭竿起义闹革命,这就是后来深得毛泽东主席称赞的“两把菜刀闹革命”。大姑和姑父也都参与了那次行动的策划,姑父还参加了起义。起义成功后,姑父留在了军中,不要官职,为父亲负责后勤事务。
手中有了武装的父亲成立了湘西护国军,追随孙中山讨袁护国。大姑带领着乡亲们,亲自将“湘西讨袁护国军”几个大字绣在贺龙的军旗上。
大姑时刻关注着父亲的安危。一次父亲带兵驻扎桑植,有人密谋刺杀父亲,正欲行刺,被大姑发现,她飞地一脚踢掉刺客手中的尖刀,吓得那人落荒而逃。
父亲带兵离开桑植不久,大姑和姑父也组建了游击队,除霸安民,建立后方基地,专门收容父亲部队的伤兵及家属子女。久而久之,被人称“湘西王”的湘西巡防军统领陈渠珍盯上,多次派兵围剿姑父。未果,最终决定派人暗杀。1922年农历九月重阳节那天,驻防桑植县洪家关的一个姓满的连长送来请帖,请姑父下山赴宴。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。姑父不幸被害,并且身首分离。
噩耗传来,大姑派人抢回了丈夫的遗体,亲手擦洗,又找来针线把伤口缝上,裹上白布,装进棺材下葬。
父亲讲起这些事情时总是说:“这样坚强的女同志真是不多见!真是了不起!”
敌人围剿
“不抓到贺英不收兵”
1926年夏天,父亲被任命为第九军第一师师长,从铜仁开始北伐。这时大姑联合地方武装贺廉元、李云卿、谷志龙等部,驱走县长,进驻县城。
同年12月,大姑带着妹妹小满姑和几个随员到武汉投奔父亲。父亲担心姑姑第一次到大都市不熟悉都市生活,特地叫女兵张月圆跟随大姐身边。
1927年4月,蒋介石在上海发动“四一二”政变并发出通缉令,悬赏3万大洋收买大姑和父亲的人头。大姑毅然决定回老家稳住后方队伍。父亲劝说无效后,只得送了她一些枪支弹药,让张月圆随她一起回湘西。
同年10月,敌人调集了600多人围剿大姑,并扬言“不抓到贺英不收兵”。那时大姑骑着一匹大白马,指挥弟兄们边走边打,29天打了32仗。大姑率部进入太外婆的家乡——鹤峰县的王家河,便在割耳台一带隐蔽下来。这里山高林密,冬天山上的雪有一尺多厚。吃饭靠老百姓送苞谷,吃菜靠弟兄们上山打猎,挖野菜。最难受的是山上与世隔绝,大姑多次派人化装下山,到处打听消息。
1928年3月,大姑突然得到天大的喜讯:弟弟贺龙回来了!这天,大姑带着随行人员回到了洪家关,同我父亲、周逸群、贺锦斋等领导人见面时,激动得热泪盈眶。当天便把她的武器和主要人马都交给了父亲,身边只留一些短枪和二十来个兄弟打游击。从此大姑便坚定了要与共产党一起奋斗的信念。
交出大部队后,大姑开始采取以少胜多的战术:有时骑着大白马,身挎双枪,公开和一些地方武装头目谈判;有时提个篮子,化装成卖针线的小贩,串乡走寨,悄悄走进大户人家小姐的房里,会见某地的团防老爷;有时化装成割牛草、拔猪草的农妇,钻进深山,深入绿林好汉的窝子,规劝他们投奔父亲军队。不少人称大姑是“樊梨花再世”、“穆桂英托生”,连敌人都畏她三分,只要听说是贺英来了,一个个都不寒而栗,可贫苦人民都喜欢她,亲切地称她“香大姐”。
壮烈牺牲
“我不行了,快去找贺龙”
每当父亲回忆起大姑,总会提及那段历史:“1930年那次东下洪湖,那时因为肃反扩大化,根据地和部队遭破坏,湘鄂边只留下了我大姐的这支游击队,她才会在作战中英勇牺牲的。她为革命贡献了一切,保护了一批子弟,不少娃娃经过长征、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,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。我大姐保留了一批革命力量,功劳是不可抹掉的啊!”
那时大姑带着张月圆等人住在太平镇的割耳台。一天,区苏维埃主席邓中义拦在了大姑的马前,反映沙道沟有一支队伍,打着“共产军”旗号,约三四千人。大姑立刻派人前去侦察。
第二天,侦察人员回来汇报。原来,四川土匪武装甘占元和杨森旧部张轩两股人马约3000人,为了暂时立住脚跟,便采用掩人耳目的手段,自称“共产军”,他们到处奸淫掳掠,暴露了其反动本质。
大姑获得这一重要情报后,一面派人到湖南的石门地区报告我父亲,要求主力红军回师鹤峰;一面请求组织派出代表,到沙道沟同敌人谈判。
大姑建议苏区政府除热情招待外,必须准备用武力应付。甘、张进入鹤峰后,果然翻脸不认人,撕毁协定,不听从苏维埃政府安排。暗送情报,妄图与国民党军队取得联系,把附近的红军独立团一口吞掉。12月24日,父亲率领红二军团到了走马坪,当即开会决定,对川军实行了武装改编,由大姑前去接受敌人投降。大姑当年的战友提起当时场景啧啧称赞:那天贺司令身挎双枪和腰刀,带着张月圆、徐焕然、廖汉生等几个助手前去受降,敌人只得俯首贴耳,听从调遣。
1933年5月5日,这是父亲一生中最悲痛的日子。由于叛徒许黄生告密,团防队长覃福斋等人带300多名匪徒,将大姑他们宿营的硝洞团团包围了,密集的子弹向屋里扫射。
大姑卧在门侧,沉着应战,敌人始终冲不进来。突然,一颗子弹飞来,击中了她的右腿,血流如注。徐焕然要背她冲出去,大姑坚决不肯,她从地上爬起来,掩护大家突围。大姑的腹部又中一弹,她把手枪交给身边的同志,说:“我不行了,快去找贺龙,跟敌人干到底!”说完,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。
父亲闻听大姑死讯,热泪滚滚而下。
3天后,大姑的遗体被安葬在了洞柘湾。1962年,当地政府将大姑迁葬于鹤峰满山红烈士陵园。
大姑无后。1984年4月16日,我作为家属领取了民政部颁发的革命烈士证书。我先后两次去陵园为她和当年红6军军长段德昌、红3军独立师师长王炳南等烈士扫墓。双手抚摸大姑的墓碑,感觉上面还留着她的体温。大姑已经牺牲70多年了,但岁月是割不断亲人的怀念之情的。(吴萍 整理)
贺英烈士
生平简介
贺英(1886-1933),湖南省桑植县人。
1906年,和丈夫组建起一支专与恶势力抗衡的地方武装。1916年,她支持贺龙杀死盘剥农民的大豪绅,赶走知县。1922年,丈夫被杀害后,她接过丈夫手中的枪,率领地方群众武装,抗官府、杀豪绅、打土匪、救穷人。
1928年春,将群众武装1000多人的队伍交给贺龙、周逸群,从此加入了工农革命军的行列,并参加了桑植起义。1930年春,贺龙率红军主力东下洪湖,她率游击队留在湘鄂边根据地,配合红军主力,坚持游击战争。1932年反“围剿”后,国民党军和地方武装四面包围根据地,她率部坚持斗争。1933年5月5日深夜,因叛徒告密,游击队驻地被敌人包围,战斗中,不幸中弹壮烈牺牲。
作者简历
贺晓明 贺英烈士侄女。1947年2月生于晋绥根据地。从1953年9月起先后就读于重庆西南人民小学、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,1965年考入北京大学。2003年从华孚集团退休。